2022年才刚刚过去两个多月,官宣造车不到三个月的牛创已经把实车在业内溜了一圈,小米控股的生态链公司石头科技创始人的造车项目也已经获得首轮1亿美元融资……
当前,跨界造车已然成为科技圈创业者的“政治正确”。而在资本市场,过去两年电动车企业的表现,更是不断印证着什么是“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特斯拉股票一轮接一轮暴涨,市值已去到8800亿美元,相当于3个丰田,7个大众。
国内比亚迪市值也超过1300亿美元,虽然没有特斯拉那么猛,但也排到全球第四大市值厂商,相当于四个吉利。
其它上市的电车公司,例如蔚小理,市值也超越了一众老牌厂商。
如此来看,电动车这个超大风口,稍沾点光都能飞上太空了吧?
事实恰好相反,进了新造车赛道,反而是件“凶多吉少”的事情。上面是2年前网上流行的一张图,满眼不认识的车标。如今跑出来寥寥无几,基本只有蔚小理,顶多加个哪吒、零跑、威马,大部分新势力品牌处于发展困难的状态。淘汰的惨烈程度,堪比韩剧《鱿鱼游戏》。
哪怕是当中的蔚小理,表面风光,实则还处于亏损状态,策略稍有不慎,随时可能进入困难状态。例如威马曾是造车新势力中的一线阵营,如今已经跌入二线。尽管困难重重,电车创业潮还没结束。
1数码出圈造车
不少人调侃,电动智能车就是装了四个轮子的手机。弦外之音就是决定汽车“灵魂”,不再是机械,而是车机、自动驾驶等智能化的部分。如此来看,手机厂商造车,会有不少先天优势,这类入局者会有小米和华为。
小米汽车之所以让大家期待,在于小米在手机界,曾作为价格杀手存在。第一台小米手机,仅1999元的价钱就能买到双核处理器。小米也不光是低价,MIX系列手机也有众多敢为天下先的尝试,性价比又不失科技突破,难怪品牌底下会有一群“米粉”。
小米汽车传闻卖14.99万起,一上来就有800公里WLTC续航。这个像足了当年小米手机的打法——低价满配。另外小米汽车传有29.99万的四驱三电机版本,就像小米手机,会有追求极致科技的MIX系列。
但小米预计2024年才量产,到那时智能汽车军备竞赛去到什么程度,我们是难以想象。有可能招了一批技术人员,完成了技术积累之后,却发现技术都过时了。所以小米造车,值得期待,但也风险极大。
另一个过来造车的手机品牌,就是华为。华为对如何入局的方式,一直比较犹豫。最初华为发内部文件,重申自己不会造车,谁建言谁就调离岗位。之后又称会以供应商方式入局造车,官话就是为车厂赋能,卖车机、自动驾驶、电机等给汽车厂商。
华为目前已经与多家车企进行了合作,合作分为两种模式“华为HI”和“华为智选”两种:华为HI是华为汽车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等,但产品定义、技术、部件选择等均由车厂主导,华为参与不多;华为智选模式则是华为在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营销、用户体验等各个环节参与更多,跟车企一起深入合作。
目前华为与包括为长安、广汽和北汽三家车企的合作采取了第一种模式,而与小康股份的合作则是后一种,华为与小康股份还在去年底发布了全新高端品牌问界AITO。
就目前来看,北汽极狐阿尔法s部分版本,就用了华为鸿蒙os车机,以及华为提供的激光雷达,算是华为用来对外宣传自己技术的载体。随后华为跟小康股份走得更近,其赛力斯SF5直接摆在华为店里展示。尽管华为加持,赛力斯SF5销量仍不争气,月销普遍在2000台以下。
说到底,赛力斯SF5产品力本不突出,华为选择跟赛力斯合作,更多是考虑背后小康股份底气较弱,容易控制。看到赛力斯SF5销量不振,华为推出新品牌AITO问界,问界M5说白了就是换壳赛力斯SF5。
问界M5在产品宣传上,会更引导大家觉得这是华为的“亲生子”。余承东亲自在发布会上带货,车机也是更先进的华为鸿蒙os。但问界M5相比赛力斯SF5,并没有质的变化。单靠这些改动,就能打动消费者,我是存疑的。
可见华为造车不像小米那样“all in”,一切从零开始,而是选择市场现有产品,去加入华为元素。这样风险确实较小,但产品很难展现华为魅力。另一方面,华为亲自下场造车,必须平衡自用技术、部件以及外供技术、部件之间的关系,面临汽车合作品牌的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