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SUV品牌网 > SUV新车

谁在拿捏车企“芯”,导致产业链“芯”慌?

来源:网络时间:2022-03-09 13:21:00   阅读量:19081   

撰文 | 吴先之

编辑 | 王 潘

去年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七八个男人挤在某车企一级供应商办公室里,气氛异常紧张。

“黄总,4个月了,你一个子儿都没打给我,今天你当着原厂人的面把问题解决了。”张鑫是一位汽车芯片经销商,由于客户账龄逾期,多次沟通无果之下,他拉着某芯片制造商中国区几位经理,上门“讨债”。

为了缓解不断上窜的急火,他解开衣领一颗扣子,拿起手中矿泉水,牛饮起来,双眼始终盯着对面一位中年男人。

“老弟,不是我们不给,客户没打款,我又不是印钞机,怎么也变不出钱来啊!”这位中年男人话音未落,看到张鑫眼睛瞪直了,他慌忙改口说,“容我想想办法,再给我两天时间?”

“你掐死我算了,我们财务说了,钱如果没有到账,这货肯定是不让发的。”张鑫按捺不住,一巴掌拍在中年男人的办公桌上。众所周知,去年芯片紧缺,张鑫一句话直接激怒了中年男人,“原厂的几位老总也在这儿,小老弟,你不发货的意思就是不想合作了是吧?”

看到身边几位来自某美国芯片公司的经理默不作声,张鑫淡淡地说,“合不合作取决于你们付不付款,你不付款我也确实没办法”。

从2019年下半年起,全球汽车芯片缺口持续扩大。作为某芯片制造商在华一级代理商,张鑫告诉光子星球,上述争吵是家常便饭。“最可恶的就是走承兑汇票,拖你几个月,人都要拖变形。”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汽车芯片供应在2024年以前几乎没有好转的可能,即便有部分芯片存在国产替代,车企与Tier1也因为种种考虑不会采购。

光子星球向多位产业链人士问及缺芯除了全球疫情影响之外,有没有别的原因时,他们大多认为芯片涨价是整条产业链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只能归咎于囤积居奇的贸易商或者中间商。

“如果中间商就能把价格炒起来,那整个产业链也太脆弱了。”一位知情人表示,问题远比外界预期更为复杂。

为什么“芯”慌?

第一轮芯片涨价的推手其实是车企。

“2019、2020年疫情爆发时,上汽、一汽就意识到芯片可能出现紧缺,个别主机厂曾经囤货了一批货。”黄林是某主机厂电控工程师,他确实感受到芯片问题越来越掣肘车企。

当外界,或者车企在谈论缺芯问题时,其实忽略了车机芯片从制造到车企经历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黄林表示,“车企大部分情况下是看不到芯片本身的,所谓车企缺芯其实主要是电子设备一级供应商缺芯,因为无法交付相应的模块,从而导致车企缺芯。”

这个说法得到了某芯片代理商张鑫的印证,按照他的说法,国内汽车产业链获得一颗芯片至少需要经历四个环节:芯片制造商、在华一级代理(国内较大的有中电港、艾睿)、车企供应商(例如博世、德尔福、博格华纳),最后才是车企。

具体而言,车企首先把需求告知一级供应商,后者到市面上搜寻能够满足需求的经销商,“一般情况下,Tier1会跟我们说这里有个项目,询问我们能否匹配”。经过招标或者对接确认代理商后,这位代理商会将需求进一步传递给原厂适配,并进行注册。

原厂接单后,会派出工程师与国内经销商、Tier1一起推进项目。其中Tier1扮演着甲方角色,芯片厂为乙方,而代理商主要居间协调。需指出,代理商不仅代理产品,而且当需求产生后便会深度参与到整个方案的修订、确认、量产全流程。

由于智能化与疫情影响,供给受挫、需求旺盛,原本各环节间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国内汽车供应链与海外芯片制造商展开错综复杂的博弈。

我们看到,一些国内车企与Tier1试图通过短期投资、并购的方式,或者直接找芯片企业联合开发,甚至绕开芯片厂在国内的代理商根治问题。例如之前图森未来与英伟达合作,基于后者最新车规级AI芯片研发无人驾驶控制器。

不过,陈鑫认为正规代理商是无法绕开的,例如美国艾睿是TI在华独家代理,且与中电港一样,覆盖芯片相对较全。

“车企或国内的Tier1是绝对不会,也无法对接到原厂。”他甚至提到“很少看到国内的Tier1或者说车企能和芯片厂一起长期合作,更别说前期就与之开发了。”一般情况下是原厂他自己设计出来之后给车企推某个产品,要国内主机厂去跟它的产品适配。

上述人士解释称,大部分芯片制造商为欧美企业,他们会首先满足既有客户。比如长期给BBA做了多年配套的大型Tier1,他们可以跟芯片企业提需求,说“我要什么样芯片”,原厂一般都会配合,换成国内Tier1就不行了。

国内企业不仅没有话语权,在2020年以前,甚至还沦为不少芯片制造商去库存的渠道。“除非生产了三四年,已经有新的替代了,才会拿卖给国内比如长安这些车企。”

另一方面,芯片会受到当地法律法规管控,因而也需要有第三方、第四方参与进来,规避问题与潜在风险。

一位前比亚迪工程师告诉光子星球,当时一款零部件只有某国外厂商生产,自己提出采购意向时却被其拒绝。最后这家企业绕了好大弯子,经历了韩国代理商、国内两级代理商等一系列复杂流程后才最终拿到产品。

“一个小零部件2000元,你敢信?”

除了供应链问题之外,国内相关企业的账期问题也要求Tier1与芯片厂之间需要若干层级分摊。“芯片厂接受不了国内账期与承兑,另一边国内Tier1、车企大都存在至少3个月的账期”,这也是张鑫工作最繁忙的根源。

“真正走完对账、开票、付款全套流程,可能要105或115天时间,有时候甚至还会叫你走承兑汇票。如果恰好有1个月的汇票那就算自己走运,运气不好的话,一套承兑走下来,6个月时间说没就没了。”

因此,国内芯片代理商还扮演了对冲账期的作用,导致代理商在资金周转上有十分严明的纪律。“客户不打钱,我就不发货。”

而工程师黄林提到,如果需求比较高的话,为了确保付款进度符合预期,代理商不会一次性交付所有芯片,而是在收款后,以20颗芯片为一个单位,分批发货。

因此,解决芯片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国内整个供应体系从研发、物料、资金等多方面着手,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SUV最新文章

热门汽车资讯

SUV精选内容

汽车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