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SUV品牌网 > 汽车资讯

加速奔赴,中国零部件企业为何纷纷去海外建厂?

来源:中青网时间:2024-06-17 11:43:33   阅读量:13720   

“拟在越南、柬埔寨投资建厂,合计投资约1.35亿元”……近日,一家为汽车轮胎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的零部件上市供应商R股份发布的公告,揭开了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建厂提速的神秘“面纱”。几乎也是在近期,松原股份、合兴股份等汽车零部件相继发布了海外建厂计划。

供应商加速“走出去”

其实,R股份关联方国内S轮胎公司已有超半数资产在海外。

此次,R股份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将越南投资1.0681亿元人民币,在柬埔寨项目投资金额为2797万元人民币。而两地工厂经营的业务类似,均为汽车轮胎加工相关的专用设备、金属切削机床、模具制造等业务。该公司表示,次以自筹资金投资建设越南、柬埔寨项目,能够更好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项目建成后,将分别增加公司年净利润1000万元、3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R股份向S轮胎公司销售金额近20亿元,占公司当年营业收入56.48亿元的35%以上。耐人寻味的是,S公司在越南、柬埔寨建有轮胎生产基地,公司产品销往欧、美、亚、非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S轮胎柬埔寨工厂全钢项目投入运营,越南工厂三期项目的全钢、半钢和非公路产品均投产,产能目前正持续提升。

年报显示,2023年,S轮胎公司实现海外收入为192.65亿元,实现境内收入为62.98亿元;截至2023年底,S轮胎公司境外资产为191.4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56.79%。

“这表明,国内头部企业‘出海’有一定拉动作用,相关的零部件供应商如果有机会、有条件都会跟随其共同‘出海’,呈现出一种扩散效应。”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俞荣锦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这其实早已成为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秘密”。

集群效应逐渐呈现

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出海”建厂步伐正在越走越快。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持续增长,2022年出口额为81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创历史新高;2023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876.7亿美元,同比增长9%。

而且,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在过去近30年持续增长,而近三年增幅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对海外市场开发持续深入。数据表明,2010年至2022年A股汽车零部件板块平均海外收入占比从7%快速提升至25%。

而在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海”之路上,海外建厂或海外并购成为主要方式。相较于海外并购,海外建厂虽然投资周期长,但整个海外投资过程可控性较强,基本可以做到风险可控。其中,近日松原股份的公告显示,公司拟设立马来西亚全资子公司并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计划项目首期投资不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同日,合兴股份披露了关于在德国设立全资公司暨投资建设生产基地的公告,公司预计投资金额不超过3000万欧元,投资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造厂房及附属设施、购置设备等相关事项。

此外,今年以来,已经有卡倍亿、派生科技、嵘泰股份、中原内配等多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官宣在海外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其实,海外建厂能够降低成本,为海外相关车企直接提供零部件,成为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浙江大学新能源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林弘昌向记者表示。

深入布局分布广泛

事实上,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除了选择在东南亚等地建厂之外,国内零部件企业近年来还将墨西哥当作投资热土。其中,2023年3月,旭升集团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拓展北美市场,实现产品的快速交付,公司拟通过分别成立子公司、孙公司最终投资建设墨西哥生产基地,项目预计累计总投资额不超过2.76亿美元。2023年5月份,旭升集团位于墨西哥萨尔蒂约市的投资项目正式启动。

截至目前,新泉股份、敏实集团、万丰奥威、均胜电子、文灿股份等汽车零部件公司已在墨西哥实现量产。有机构研报称,随着汽车零部件公司持续对海外工厂进行协同优化,销售规模提升后规模效应和本土化供货优势逐步显现,预计海外工厂将在投产后逐步实现盈利能力提升。

目前,仍然有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眼光转向世界,谋划在海外建厂。“海外建厂其实有诸多优势。”俞荣锦表示,海外建厂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贴近海外客户,提供更快捷的服务,同时也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提高零部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购、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关税成本等,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海外建厂还可以规避贸易壁垒,减少贸易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其实,很多人注意到,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建厂不仅速度在提高,广度也在增加。”林弘昌认为,如今,从欧美到东南亚、拉美等地区,都已经有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除了上述优势之外,也将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化部分的加快,从而更好地在零部件行业逐步成就世界级的中国品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SUV最新文章

热门汽车资讯

SUV精选内容

汽车资讯推荐